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!


获得高产是每个蘑菇种植者的目标!但部分地区的菇农在接种菌种半个月后,菌袋内或菌袋口处长出杂菌,有绿色、红色、黑色等。其中以红杂菌最难治疗和预防。有人将这种红杂菌命名为:红毛菌、白蛾、粉疙瘩,各地叫法不同。事实上,它的学名是脉孢菌。

脉孢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繁殖。一些食用菌的菌丝虽然对杂种有很强的抗性,但如果感染链孢菌,会大量消耗菌袋中的养分,对后期出菇产量有重大影响。

什么是脉孢菌?

脉孢菌是一种在培养期间很容易生长的真菌。具有分布广、繁殖速度快、传播力强、危害极大等特点。养殖期间管理稍有不慎,极易造成菌培环境“爆满”现象,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。

脉孢菌的成因:

1、链孢菌在棉籽壳、玉米芯中易滋生,菌袋灭菌不彻底。

2、接种时消毒不充分,空气中的脉孢菌孢子随接种设备进入菌袋。

3、菌袋有微孔,培养期间空气中的脉孢菌落入菌袋内繁殖。

4、一旦感染脉孢菌,场地未经过严格消毒灭菌,脉孢菌孢子处于休眠状态,在适宜的环境中恢复后会继续污染。

脉孢霉菌土处理的缺点:

由于很多菇农对脉孢菌不了解,在遇到脉孢菌生长时往往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。比如直接丢弃,或者直接用水管冲洗脉孢菌孢子团,殊不知,这些方法看似是控制,其实是在不断扩大污染源。许多蘑菇种植者将一个棚子用于多种用途。有的刚开始长出木耳,有的木耳长了一半,有的正在挂果。菌类培养期间,温室内的脉孢菌孢子飞得更远,像蒲公英一样四处漂浮。交叉感染。

一些更复杂的方法使用旧的控制方法,例如土壤掩埋、沥青包裹和柴油涂抹。这些土壤方法的原理是隔离包裹物并防止脉孢菌生长。而且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神经孢菌孢子继续存在,埋在土壤中的菌袋无法降解,污染环境;沥青柴油涂抹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,但在重灾区更容易引发火灾,危害更大。

这些普通的方法根本无法完全控制链霉菌,链霉菌的孢子还散落在空气中,衣服上,器皿上,无处不在!要实现脉孢菌的完全控制,需要科学的治疗。

链孢霉防治方案:

未雨绸缪,预防胜于治疗!预防成本低,操作相对简单。如果等到出现链霉菌感染后再治疗,费用高,工作量大,菌包损失大!

一、防治脉孢菌的方法

1. 未感染脉孢菌部位的处理:

菌袋进棚前喷洒专用药剂,然后对空棚进行熏蒸,密封24小时,做好预防性消毒。

2、上季脉孢菌感染部位的处理:

温室内已有脉孢菌孢子,防治工作相对复杂。需要三种处理方法才能在田间彻底根除脉孢菌。

第一次:出菇完成后,对温室进行清洗消毒。

清理菌包,清棚后,现场喷洒专用药剂清棚,24小时后熏封通风。

第二次:当季菌袋入棚前的预防处理。

菌袋进棚前24-72小时喷洒专用药剂,然后熏蒸、密封、通风24小时。

第三次:菌袋入棚后空间的预防性处理。

菌袋入棚5天后,重复第二种处理方法。

二、脉孢子虫的防治

一、少量局部感染脉孢菌的防治方法:

第一步:用专用药剂直接喷洒在链霉菌孢子粉上,喷洒时要均匀,让药液完全浸透链霉菌孢子粉,其余药液喷洒在整个培养室(空间、地面)、菇袋上,蘑菇架,墙壁等),然后熏制并密封10小时,然后通风。

第二步:12小时后,从培养室中取出被污染的菌袋,按上述方法及时再次喷洒。

2.脉孢子菌重度感染的防治方法:

第一步:

长了猴头菇之类的疙瘩。将专用药用水调匀,戴一次性手套,边泡边折断药液中的脉孢菌。剩下的孢子同时完全浸泡在药液中。 6小时后孢子簇结痂;

用药液喷洒整个菌培室(空间、地面、菌袋、菇架、墙壁等);

终于抽了。

第二步:

12小时后,将污染菌袋挑出培养室。并及时喷洒专用药剂,连续喷洒两次,每天一次,注意通风,避免良菌袋继续污染。

3.根据温度,选择注射或浸泡链孢菌

1、室温在20-30度时,比较适合食用菌菌丝的生长,而脉孢菌的菌丝生长缓慢。此时采用注入药液的方法,链孢菌的菌丝会因为接触到药液而被杀死,而有益菌丝会吃掉链孢菌的残渣,菌袋即可恢复如初.

2、室温高于30度时,链孢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食用菌快,1-2天链孢菌就会成熟(会变成像猴头菇一样的大疙瘩)。这时候用泡链孢菌的方法效果最好。 24小时内前后浸泡两次,挑出坏菌袋。

标签:
  • 菌害防治方法
  •  
  • 菌害防治经验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
   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
   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、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